校园文化

廉政文化

当前位置: 米兰官方网站 > 校园文化 > 廉政文化 > 正文

取友必端

日期:2023-10-20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:党委宣传部 陈祥贵 点击:

“取友必端”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夫尹公之他,端人也,其取友必端矣。”讲的是一则关于取友与识人的故事。

尹公之他,卫国人,是郑国大夫子濯孺子的徒弟。子濯孺子奉国君之命攻打卫国,因发病拿不起武器,被卫国大夫庾公之斯追杀,子濯孺子却料定自己不会被害。原来,庾公之斯正是尹公之他的徒弟。子濯孺子知道尹公之他是正派人,所以断定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。果然,庾公之斯没有伤害他的师公。他见子濯孺子因病不能拿弓,于是拔去锋利的箭头,射箭而去,既尊重了师道,又不辱国君之命。

“端”,形声兼会意字,从立,耑声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以“直也”训释“端”,张舜徽《说文解字约注》言:“端之言耑也,谓人立于地,如草木初生之直也。”有“正”“直”之义。

包含“端”字的词语,如“端正”“端庄”“端方”“端一”等,也多作为一种美好品德、形貌的体现,强调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价值追求。

何为“端人”?从古代的谥号可见一斑。“守礼执义,曰端;圣修式化,曰端;严恭莅下,曰端;恭己有容,曰端;秉心贞静,曰端;守礼自重,曰端。”“端”谥是非常难得的,清代入祀贤良祠的大学问家汪廷珍为人端正,为官30余年,刚直不阿,以文章品谊高天下,海内推为正人,有清节名,方谥号“文端”。“端人”便是古代社会对于品德高尚、道德正直的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。

取友必端的典故,提醒我们要时刻注重自身品德修养,先做一个“端人”,进而慎重交友,做到“取友必端”。

取友必端,首先要有端正的态度。《易》曰:“知几其神乎。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,其知几乎?”古人认为能够知道事情预兆的就算是高人了。君子与上级交往不谄媚阿谀,与下级交往不随意轻慢。人与人的交往,不论贵贱,均保持着既有礼又自尊的君子风度,这也是一种把握原则的体现。

取友必端,还要主动寻求志同道合的正人君子做朋友。《礼记·学记》曰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1915年秋,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,以“二十八画生”的名义向长沙各校发出一则《征友启事》,启事原文中有“愿嘤鸣以求友,敢步将伯之呼”之语。说过“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”的毛泽东,对于志同道合的伙伴,是主动结交的。后来,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“应者亦五六人”,他们都是有志之士。

“与邪佞人交,如雪入墨池,虽融为水,其色愈污;与端方人处,如炭入薰炉,虽化为灰,其香不灭。”交友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,古往今来,因交友不慎导致人生惨淡的人也是不胜枚举。才子唐伯虎和一个叫徐经的考生交好,因徐经品行不端,妄图通过买通主考官泄题以考取功名,遂至科举舞弊案发,唐伯虎被牵扯其中,颜面扫地,被贬为小吏,功名未就,可谓代价惨重。

在交友上,要做到慎之又慎。审视友人眼界要宽,剖析自己标准要严,如此才能觅得良友,共同进步。

版权所有 © 米兰milan(中国)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:黔ICP备19007765号-1 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